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| 中国搜索 | 电子邮局>>

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17 -> 引黄灌溉古渠“申遗”成功 -> 文字头条
开放治水:为宁夏全面小康提供“水方案”
2017-10-16 11:43:00   来源:光明日报

  9月27日,水利界一流专家云集银川,参加第十届钱学森论坛,聚焦宁夏水治理。

  这是宁夏深入贯彻中央新时期治水方略,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,为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致力于探索“水方案”的一次具体行动。

  水瓶颈与水亮点 

  当纸上落下两个词组:宁夏,水。人们首先想起什么?

  也许是“苦瘠甲天下”的西海固:天旱到一滴水也不肯落的时候,乡亲们只好到几十公里外的山沟里排队,打点苦咸水活命。也有人一辈子找水,最后被突然塌下来的黄土要了命。

  也许会浮现出宁夏引黄灌区长河奔流、古渠连绵、秀湖泛波,“天下黄河富宁夏”的壮美画面。

  是的,这就是宁夏。中南部旱塬与北部平原禀赋迥异,资源型、工程型、水质型缺水现象并存。种种影像下,真实的宁夏区情,是极度缺水。

  289毫米,是宁夏的年均降水量,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/2,而年均水面蒸发量却高达1250毫米,为降水量的4倍。宁夏水资源总量为11.63亿立方米,可利用的当地水资源量只有1.5亿立方米,人均当地水资源量172立方米,是全国人均值的1/12。宁夏,是全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。

  有水似江南,无水泪也干。水,是宁夏历届党委、政府面临的最难“考题”之一。翻开宁夏扶贫攻坚史的历史画卷,一条最醒目、持久,最不屈不挠的主线就是解决“水问题”。

  世纪之交,黄河断流的消息接踵而来。黄河漫灌恩宠出的“塞上江南”,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  “母亲河不再恩宠宁夏川。”1990年到1998年,黄河年年断流,国务院授权黄委会对黄河水统一管理,对沿黄九个省区的黄河水用量进行分配限制。算上国家“87分水方案”分配的40亿立方米黄河水,宁夏人均占有量仅为615立方米,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/3。

  自古仰仗的母亲河,是宁夏赖以生存的水源。受限于“配量”,宁夏人只能眼睁睁看着黄河水匆匆北流。西海固喊水、叫水的声音不绝于耳,灌区,又陷入了新的水危机。

  屋漏偏逢连夜雨。新世纪之初,宁夏75%以上的区域水土流失,湖泊、湿地萎缩,引黄灌区次生盐碱化问题突出,50%以上的废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流、湖泊、水库……

  近十余年,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生活、生产、生态用水需求呈几何倍增长。

  水匮乏、水污染、刚性用水量骤增……水问题,从未给宁夏喘息的机会。“水的魔咒”是诅咒,还是契机?

  深山必有路,绝处总逢生。

  重重挑战倒逼宁夏不断解放思想,打造水利发展升级版,探索建立了统筹水资源保护、水环境治理、水生态修复,兼顾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用水的水安全保障体系,创造了一系列宁夏治水亮点:

  黄河水脉,流润百业。如今,纵横南北的青铜峡和沙坡头水利枢纽、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工程、宁东供水工程、扶贫扬黄灌溉工程,依势引水,连通阡陌,织就了保障宁夏民生和永续发展的“生命水脉”;

  塞上治水,亮点频闪。宁夏率先出台了深化改革保障水安全的意见,中央水流确权试点、国家水权确权试点深入开展,每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0万亩,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就斐然。

  节约用水,效果凸显。率先启动现代节水灌区试点,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8万亩,深入开展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,实现了水往“高”处流,破解了工业发展用水瓶颈,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
  绿色发展,人水和谐。率先在全境建成黄河标准化堤防,形成了“一堤六线”的黄河保护利用新模式。综合利用洪水、沟水、中水及湖泊湿地资源,艾依河、沙湖、星海湖成为宁夏靓丽的景观,全区湿地面积达310万亩。每年治理水土流失1000平方公里,“十二五”期间完成治沙造林401万亩,成为全国唯一的沙化逆转省区,西部安全生态屏障作用日益凸显。

  新世纪以来,宁夏人口增加了121万,灌溉面积扩大了221万亩,粮食产量实现“十三连丰”,GDP翻了近10番,但用水总量却减少22.307亿立方米。随着开放治水理念在塞上的开花结果,盐环定扬黄更新改造、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等一批工程开工建设,西海固100多万群众终于告别“渴的悲辛史”,留下中国治水史上可圈可点的一笔。宁夏,不但用勇于创新的治水智慧更加有力地保障着民生,还以用水量的负增长换取了经济的高增速和塞上大地的天蓝、地绿、水美、空气清新。

  水治理与一体化 

  一幅山水叠翠的美丽画卷,在塞上大地铺展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,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们要认识到,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,人的命脉在田,田的命脉在水,水的命脉在山,山的命脉在土,土的命脉在树。”之后,习近平就保障水安全发表重要论述,明确提出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。

  今年6月,宁夏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“实现经济繁荣、民族团结、环境优美、人民富裕,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”的奋斗目标。党代会报告涉水内容10多处,把“保障水安全”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,贯穿到“创新驱动、脱贫富民、生态立区”三大战略之中。

  “运用系统思维,在宁夏生态立区的美丽宁夏画卷上治水兴水。坚持城乡统筹是水利工作的方向,坚持改革创新是水利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,坚持节约高效是解决我区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,坚持开放治水是破解我区水问题的关键。”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说。

  坚持“统筹城乡、改革创新、节约高效、开放治水”的治水方略,严守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红线,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。一个升级版的宁夏开放治水理念应运而生。

  宁夏,是我国大陆面积最小的“袖珍省区”。

  但是,在这方6.64万平方公里的厚土上,山河奔走,大漠孤烟,众湖旖旎,草原如织,汇聚了盆地、平原、台地、峡谷、黄土丘陵等各种地貌……堪称包罗了众多山川形胜的“盆景”。

  小却无减其繁,裕而不掩其困。治水兴水,关乎民生、关乎生态、关乎转型、关乎全局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将宁夏“盆景”视为一个生命体,从“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”上“遣兵布阵”,可谓是顺应自然、追求天人合一的大智慧。

  “政府之手”严守生态、耕地、水资源“三条红线”,对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实施严格“双控”,对项目和用水实施“双限批”,不越雷池一步;

  “市场之手”调控水权、水价、产权,引导水资源、水工程变成资本,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;

  以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“靶心”,抓住“节水”这个牛鼻子,不断培育健全完善以“联合治理机制、市场参与机制、全社会共治机制”为核心的现代水治理体系,综合应用开、节、调、补、治等系统治理措施,让每一滴水在山川间均衡流动、尽其所用,发挥最大效益

  开放治水,正以时代创新精神迎接一场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到来,为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  开放治水与无限可能 

  农业节水领跑、工业节水增效、城市节水普及、全民节水文明,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。宁夏直面水困境、水瓶颈,咬定青山,久久为功,在中国西北探索出令人惊叹的宁夏特色节水之路。

  金秋固原,天高云淡,木秀水碧。沿着银福高速远眺,南北连片、东西相望的30万亩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田,在30座调蓄水池的调度保障下生机勃勃,是原州区一张靓丽的名片。

  十几年前,“节水灌溉”对于固原市的干部群众来讲,还是一个“跟自己根本不沾边的时髦词”。从全区农业生产水平来讲,这里还处于以旱作雨养农业为主的“粗放农耕”阶段。“连引黄灌区农民种田的经验都没有,咋能玩得转高科技?”一脸迷茫的当地干部群众把头摇成了拨浪鼓。

  驱车深入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等节水灌区,各型国际领先的设备亮眼,喷灌、滴灌、微灌、管灌、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各显神通。与传统漫灌方式相比,原州区30万亩高效节水作物每年可节水3000万立方米,这些水量可扩增灌溉面积15万亩,相当于在引水量不变的情况下,新增了一个“扬黄灌溉工程”。

  如今,借助高速公路网,原州区的冷凉蔬菜不仅畅销西安、兰州、上海、广东等地,还出口沙特、韩国,在中国香港设立了几十个直销点,这里生产的马铃薯则成为宁夏周边省区的优质薯种。马铃薯、蔬菜亩产值在4000元到1万元之间,与传统种植相比,效益成倍增长。

  目前,宁夏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285万亩,占灌区面积30%,千里沃野正崛起一个现代节水型灌区。

  “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!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,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。”去年7月19日下午,置身于煤制油项目基地,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充满力量的慨叹和号召。

  沧海桑田。14年艰苦创业,宁东已经从“风吹石头跑”的亘古荒原,成长为一个厂房林立、绿树如茵的世界级煤化工基地。目前工业总产值达893.3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达29.5亿元,建成了全球单套装置和投资规模最大的400万吨煤制油;贯通了西北至华东输电大动脉;开工建设了世界首套焦炭气化制烯烃项目;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煤基生产基地,实现了“由黑到白”的蝶变。总投资520亿元的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装备制造、轻工纺织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在宁东加快培育。宁东,正成为倚重倚能特征明显的宁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能。

  而这个世界级化工基地的用水,完全依靠“节水”而来。10年间,得益于宁夏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的“农业资源节水-水权有偿转让-工业高效用水”节水模式,宁夏水利投资集团宁东水务公司已累计向宁东基地提供生产、生态供水近10亿立方米。

  开源节流双轮驱动。扬黄灌区调蓄、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供水、盐环定扬水泵站更新改造,银川、中卫等重要城市备用水源工程等一批全局性、战略性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,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前期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开发论证,“山川统筹,南北调剂,丰枯补给”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业已形成。

  “补齐民生水利短板,保障贫困山区群众饮水安全”,是开放治水的“题眼”。随着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、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、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等工程的推进,“实现9个贫困县800个贫困村人饮安全工程全覆盖,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0%以上”的目标实现在望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。

  放眼山水田林湖这个大生态体系,宁夏治理、修复、建设、保护一体化统筹,构筑以贺兰山、六盘山、罗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“三山”西北生态安全屏障。

  率先在全境建成的“一堤六线”黄河保护利用新模式,串起了“浪漫沙都”中卫、“滨河水韵”吴忠、“塞上湖城”银川和“山水园林”石嘴山,成为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上的“精华带”。

  宁夏平原跻身当代“十大新天府”;

  银川、石嘴山被列入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;

  沙湖、鸣翠湖等5个湖泊湿地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;

  宁夏引黄古灌区“申遗”成功,向世界递上底蕴深厚、悠久灿烂的宁夏水文化名片。

  一条河,美丽、生动着一座城。总长158.5公里,集防洪、排水、湿地保护、水资源利用、生态景观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艾依河,是首府银川的“生态河”“民生河”。这里鱼跃苇丛、百鸟翔集,114种水生、盐生、沼泽植被欣欣向荣,黑鹳、中华秋沙鸭等24种国家一、二级保护动物栖身于此,被专家喻为鸟的天堂。去年,“艾依河”入选水利部组织的水文化与水工程有机融合全国十大案例。银川市荣获了国家节水型城市、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。

  今年7月,艾依河有了一位河长——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、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。

  “7万亩的水域面积只增不减,水质只能提升不能降低,景观带只能填景不能减绿。”姜志刚在艾依河河长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。

  以“河长制”推动“河长治”,仅仅是宁夏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”的一项举措。

 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。

  宁夏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“生态立区”战略,讲述着宁夏未来的无限可能。(光明融媒 通讯员 连小芳 记者 王建宏) 

【编辑】:杨丽
【责任编辑】: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
  今日网闻
· 樱桃花开贺兰山
· 宁夏今年对9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...
· 学习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...
· 宁夏2018年公开招聘2559名事业单位...
· 夜色撩人阅海湾
· 科目四屡考不过 男子竟无证驾驶五年
· 宁夏大学毕业生春季双选会200家单位...
· 深度昏迷11天的宁夏高速交警王汝廉...
  图片
青海唐卡画师展示“指尖”传承
春满高原
话剧《县委书记廖俊波》在京上演
西藏:免费为民间艺术团“充电”
  民生在线
· 一季度沙尘天频频来犯
· 省道306线甘城子至柳木皋段今年开工
· 交通封闭有调整,快来看看怎么走
· 泾源至华亭(宁甘界)通道按下快进键
· 本月起“三车”专项整治再次启动
· 第24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昨日启动
· 宁夏调整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
· 宁夏2018年职称评审开始申报了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律师 | 联系方式
bet63365.net(www.hbwdsd.com)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-2012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宁)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:宁网安备640100002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
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工信部网络不良信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1-5029811
网上报警